n1.jpg

移動互聯網信息層下半場,有三條價值千億美元以上的變革賽道,信息流(頭條)、短視頻(快手)、企業IM(釘釘),分別對應微信的資訊、社交、IM鐵三角,未來屬於它們!而頭條在短視頻領域的強勢崛起,讓其與騰訊的大戰來得早很多!

未來二三年內,移動互聯網信息層爭霸,主角是騰訊與頭條,配角是百度、網易、微博、阿里、快手、小米、陌陌(頭條已經證明有跨領域擴張能力,快手如在短視頻大戰中登頂然後也證明有此能力,前途不可限量;釘釘如渡過臨界點,配合大文娛,阿里地位會提升很多)。


【推薦學習】

微信不是一個社交APP,是移動端營銷的終極解決方案!

在台灣申請公眾號及小程序,要如何在中國推廣你的產品或服務?

跨境的微信支付如何實作?透過微信支付,讓陸客的金流串接到台灣帳戶。

【RefLink跨境工作坊#1】8/24(五)大陸數位╳自媒體╳跨境工具!跨境實戰講座

名額有限、額滿為止,立即瞭解課程

活動圖.jpg

課程連結:https://pse.is/9SQAD


下篇:騰訊的挑戰

先講一個概念,曾鳴教授稱之為三浪疊加,我稱為臨界點效應,完整概念去看教授的《智能商業二十講》,摘取部分內容來幫助理解:

中國一直是個快速變化的市場,技術變革,經濟結構變化等帶來的商業大變化不但激烈,而且迅猛,變化的周期很短。所以經常出現的一個情況是,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出現三個發展週期的疊加。在當時這個時間節點,因為三種模式都有很不錯的發展,非常難判斷到底什麼才是未來的趨勢,如何做戰略選擇。如果趨勢判斷錯誤,導致戰略上的保守,很容易被下一浪快速淘汰。這是個很大的戰略挑戰。

以零售這十年的發展舉例。 2008年,淘寶全年零售總額達到999億。當年最大的三家零售企業是國美、蘇寧和百聯,剛過一千億。如果回到2008年這個時點,如果把傳統零售稱為1.0,國美、蘇寧為2.0,淘寶為3.0模式的話,當時國美、蘇寧的2.0模式如日中天,正在超高速擴張;傳統零售發展也很好,而淘寶雖然每年都在翻倍增長,但畢竟總量還小,而且模式還受到很多人質疑,認為增長很快會停滯。這個時候,是典型的三浪疊加,三個模式發展都不錯,都有自己的信仰者。未來到底會怎麼展開,其實很不清楚。但這個時點做的戰略選擇,直接決定了企業未來的命運。短短四年後,到2012年淘寶全年銷售超過了1萬億,遙遙領先。傳統零售開始負增長,2.0的模式增長也開始緩慢起來了。

新事物出現,當過了臨界點傳統事物才反應過來重視時,基本上晚了,最多搶到一部分市場份額,領導權會是先發者的(我的看法)

1)頭條——智能推薦(信息流)

互聯網信息分發模式決定效率,效率高的才是未來!

信息分發有四個階段:                    

1、人工初階—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

2、智能初階—搜索引擎—百度

3、人工中階—社交網絡—微博、微信

4、智能中階—智能推薦—今日頭條、快手

信息分發的目的是讓信息與人匹配,核心是三點:

1、成本可控的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包括有明確目的與沒有明確目的

2、讓所有想看的人看到

3、只讓想看的人看到

門戶網站只能做到2,搜索引擎能做到3,不能做到2,能做到1裡面有明確目的!

社交網絡能部分做到1,包括有明確的與沒有明確目的,不能做到23

資訊,用戶想看的是內容,誰發的在那發的並不重要。

公眾號資訊以公眾號為核心:公眾號是一個標籤、一個品牌,對於有實際象徵意義的事物,人的大腦能有比較深的印像個數有限。

公眾號運營者是供給方,讀者是需求方

長期看,經濟水平與生產力的提高,人的空餘時間會越來越多,短期看,一個人花在資訊上的時間是比較穩定的,只是獲取渠道不同,低門檻又高效的渠道出現會促進需求!

公號文章閱讀公式=(有效粉絲數*打開率)*社交分享係數

假設微信10億用戶都在微信上獲取資訊,一個用戶每天打開的公眾號是10個左右,那麼有效粉絲數就是10*10=100億!

當供給方越來越多時,打開率必會下降—第一個問題!

假設關注100個公眾號,多數關注是因為某篇文章寫得好,不能保證它今天發的也適合,在打開之前不知道這100個公眾號裡面那些的文章適合,只能一個個打開去看那些適合,這很低效,對用戶體驗有極大的傷害,會導致用戶去其餘渠道獲取信息;當然用戶可以選擇把大部分公眾號去除,只保留少數,但數量太少加上不確定造成的低效又會導致用戶獲取不到足夠信息,這也會導致用戶去其餘渠道—第二個問題!

朋友圈、IM的個人與群聊等是社交分享,用戶的關係鏈與用戶花在社交分享上的時間決定效率,微信好友發的只是他想看的,他想看的我未必想看,當好友與群越來越多時,想從海量信息裡面找到自己想看的越來越難,那隻能屏蔽—第三個問題!

凡是與人工有關的都會有臨界點,過了臨界點規模增大效率反而下降—規模效應臨界點。

此問題在前期因為整個體系用戶數與人均時長在飛速增加被忽視,當用戶數增長停下來,信息流資訊崛起後,網絡效應負反饋——供給方越來越多,需求方體驗越來越差,需求方花更少的時間在微信上獲取資訊,打開率、社交分享係數一步降低,體驗進一步降低。

以智能推薦、文章為核心的信息流資訊可以通過智能匹配來慢慢解決問題

搜索引擎是智能初階,根據海量的用戶行為讓搜索結果更為準確,但使用搜索引擎不需要賬戶,當有賬戶時,就可以更進二步:

1、對用戶的主動行為做個性化分發

2、給用戶做被動化推薦

網絡效應強弱的第四個因素:

單節點強度取決於用戶對產品的使用體驗,所有產品,用戶都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用戶使用得越多越好用,進而更多用戶!

得到極大的增強,由此進化到真正的智能網絡

社交網絡有規模效應臨界點,智能網絡機器算力每一年都在進步,成本越來越低,用戶與數據越多越智能,理論上可以完美解決信息分發核心三點。

三種分發的優缺點:

  1、門戶網站

優點:滿足大眾通用型需求,完全可控,起點高成型快。

缺點:只能處理輕量級的信息,滿足不了長尾需求,潛力小。

  2、社交網絡

優點:可以處理重量級的信息,特定規模的社交網絡在處理特定規模的信息時有高效率,能滿足長尾需求,起點低成型速度一般。

缺點:有規模效應臨界點,不可控,潛力一般。

  3、智能網絡

優點:可以處理海量級的信息,能滿足長尾需求,隨著技術的提高與信息的增加,可以處理的信息級別也可以提高,能滿足的長尾需求也越大,效率越來越高,而技術沒有天花板,潛力巨大。

缺點:可控但不完全可控,起點低成型慢。

社交分發是用戶在看到的少數樣本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智能分發是用戶與機器一起從所有樣本選擇適合自己的,後者更長尾!

移動與PC很大的不同是,移動很方便使用,用戶能隨時在線,有大量的上網時間,這導致會有很多時候用戶玩手機沒有明確目的,那個能吸引就使用—刷佔用戶上網時長比重越來越高!

先是人工進階的社交網絡替代人工初階的門戶網站,再是智能推薦的智能進階代替搜索引擎的智能初階。

搜索引擎在社交網絡的衝擊能生存,但不能對抗,只有智能推薦才能對抗社交網絡 PC後期搜索贏門戶,移動前期社交贏搜索(國內外皆如此),移動後期則會是智能贏社交(門戶到這時生存艱難)。

2015年是資訊行業臨界點,微信公號如日中天,搜索引擎、瀏覽器也霸榜TOP10,即使是門戶騰訊新聞也有1.5億左右月活,代表未來的信息流今日頭條年底日活不過剛過三千萬,但在用戶增速與與時長方面表現出很大潛力——代表未來的APP,日活到千萬左右即是到臨界點,到三千萬左右(一年左右)就是過臨界點,之後不可阻擋。

隨後各家跟進信息流,騰訊推天天快報,微信加看一看,QQQQ看點,騰訊新聞、QQ瀏覽器也做了改進,UC推大魚號與UC頭條,百度推百家號、手百改為搜索+信息流,網易甚至是淘寶都在學頭條,但到今天,主角仍是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以信息流在資訊領域的飛速崛起,對誰的影響最大?

短期看是百度,長期看是騰訊,百度在內容分發領域的霸主地位只在PC時代後期有效,在移動互聯網微信推出公眾號後,早移位,到2017年,今日頭條登頂!

▌ 總結:

PC互聯網信息層上半場是門戶網站的天下,下半場是搜索引擎的天下,移動互聯網上半場是社交網絡的天下,下半場是智能推薦的天下!

▌備註:

1、信息流智能推薦,是使用的用戶越多,用戶使用的越多,越好用,在總用戶不多的時候並不會特別好用,在用戶剛開始的時候也不會多好用,當推薦引擎對用戶還不了解時,它會優先推薦多數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一開始不少用戶會覺得很low,沒前途,沒什麼威脅

2、跟著學信息流容易而且會有一定的效果,沒有微信的社交網絡,學做微信公眾號體係都不會有什麼效果,微信公眾號體係有其核心競爭力,未來仍然會有一席之地

3、最佳分發模式應是智能為主,人工為輔,如頭條,有信息流、有搜索框,還在做微頭條,也有數千規模的編輯,只是社交關係鏈沒那麼容易拿到

4、智能推薦的大威力是先以信息流在資訊領域顯露的,資訊是騰訊的外圍,所以反應過慢,但其能發揮大威力的領域遠不止於此

5、智能網絡,若無賬戶,可以用機號代替,但非長久之策

2)快手——短視頻

媒介進化——短視頻佔用戶上網時長的比重越來越高!

當智能網絡對用戶畫像精準到一定程度後,可以再進一步:

1、對用戶的主動行為做個性化分發

2、給用戶做被動化推薦

3、給用戶做APP內容外的被動化推薦

3在很多領域有大威力,比如廣告與應用分發!

高效的智能網絡+流量+資本+運營+創意,頭條開始以無與倫比的速度跨領域擴張,第一個是短視頻(國內混亂的安卓系統,則更有優勢)。

15年開始,影音視頻大爆發:

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開始飆升

直播大戰、二次元大火

短視頻崛起

微博陌陌二次崛起,頭條快手估值飆升

微信、QQ的語音電話與視頻聊天越來越普及

視頻是媒介,不是行業,承載的內容不同有不同的屬性:視頻聊天屬於IM,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屬於視頻娛樂,遊戲、直播、彈幕屬於視頻互動娛樂。

短視頻也是媒介,當看的短視頻內容是新聞時是資訊,是剪切的電視劇電影等片段是娛樂,是用戶表現自己的某一類興趣愛好然後與相似的人交流時是社區,是以人為中心變現自己時是社交(此時會和朋友圈、QQ空間、微博部分類似),目前短視頻除了承載不了IM可以承載社交、社區、娛樂、資訊甚至知識,而IM是工具,用戶與關係鏈在那,它就在那,日後短視頻產品也不一定就不能承載IM

社交的進化是長文(博客)>短文(人人網、QQ空間、開心網、微博)>圖文(朋友圈)>短視頻(快手、抖音)。

短視頻崛起後,原有APP也可以轉型,如微博!

微博,開放式的社交媒體,陌生人社交與資訊,它的二次崛起,有三大核心因素:

1)短視頻

2)信息流資訊

3)第一個潘多拉魔盒

QQ空間、朋友圈是熟人封閉式社交,更穩定,但轉型短視頻與智能分發會有更大阻力。原有APP轉型短視頻會分到一部分短視頻紅利,但原生短視頻APP在用戶體驗上不是只好一點,意味著更大的紅利屬於原生短視頻APP微博本有機會推自己的短視頻APP,但很可惜。

超低的門檻(短)、超強的表現力(視頻)配合智能分發系統(信息流),短視頻正在變成微信、頭條之後的第三個流量黑洞,這個黑洞會比第二個大,能不能大過第一個取決於騰訊在短視頻領域能不能有所作為,個人判斷是:

15年,影音視頻時長:圖文時長3:7

17年,影音視頻時長:圖文時長5:5

19年,影音視頻時長:圖文時長7:3

70%左右的音視頻中,會有40%由短視頻貢獻

未來預估,短視頻:影音視頻:圖文(時常)4:3:3

假設短視頻所貢獻的時長裡面,有一半左右由短視頻APP貢獻,剩下一半由原有APP的短視頻貢獻,那2019年底,短視頻APP時長佔用戶上網總時長的比重會有20%左右,對比20182/3月的7.4%,還有3倍左右的增長空間——原有APP轉型短視頻越成功,則短視頻APP時長佔總短視頻時長的比重越小(參考questmobile數據與Facebook、微博、手機百度、今日頭條、淘寶等公開數據做的判斷)

國內短視頻:快手是先驅,騰訊的微視跟得比較快,但放棄比較早2017年初投快手,徹底放棄自己做短視頻,2018年重新復活微視,原因很簡單,之前以為短視頻所在賽道只是信息層次賽道,做不好投資就行,2017年下半年與2018年春節短視頻大爆發騰訊內部應該沒人會再認為這是個次賽道,按我上面的判斷,短視頻不僅是主賽道,還是至少四條主賽道(社交、社區、資訊、娛樂),已經衝擊到騰訊的次內核社交與社區!

▌ 時間上來不來得及?

2014年頭條嶄露頭角,2015年信息流爆發,快手嶄露頭角,2016年資訊各家都已入局,短視頻爆發,今日頭條重兵入局,2017年資訊格局已定,各家都已入局短視頻,下半年與18年春節大爆發,形成快手與頭條系二強爭霸的局面,可以預料,今年短視頻格局會定下來。

以今日頭條目前所掌握的資源與能力,加上短視頻極高的傳播能力,留給騰訊的時間窗口已經很小,快手、騰訊如今的參股關係並不一定能幫助快手防禦住頭條的進攻,全資收購快手可能是唯一的希望,不一定能做到就是(好比我覺得阿里與頭條應該深度合作,如換股,日後一個信息層、一個物質層配合征戰全球互聯網,但實際情況比外人想像的要復雜得多)

▌ 總結:

01.png

騰訊在智能分發與短視頻領域的落後,讓今日頭條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趁勢追起,讓現在對快手的態度很尷尬,也給了移動上半場信息層與工具層被騰訊打得比較慘的公司如百度、微博、阿里、陌陌等的機會

不管騰訊是在原來APP如微信與QQ推短視頻還是重推短視頻APP或扶持所投公司產品如快手與梨視頻,如果阻止不了今日頭條在短視頻領域登頂,它三年內市值會到二千億美元級別,騰訊會面臨極大的增長風險

▌備註:                               

1、微博目前短視頻時長佔總使用時長比重為80%左右

22018Q1百度財報透露,3月份百度App日活躍用戶達1.37億,同比增長18%,每日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增長超30%,信息流內容中視頻分發比例擴大到48%——對比微信的低增長與QQ的負增長,好很多。

3)釘釘——企業IM

發掘B端——C端消費者接近瓶頸,B端剛開始

智能網絡已經進化到有對抗社交網絡的威力,先是信息流在微信鐵三角的公眾號圖文資訊砍一刀,再是短視頻在朋友圈圖文社交砍一刀

最為核心的IM目前看仍是穩如泰山,但並非完全沒風險,短期看,可能出現風險的地方有四個:

1、智能推薦的IM                

當智能分發在其餘領域顯露大威力甚至成為核心時,不說成為IM領域的核心,有沒有可能有一席之地:微信/QQIM是有明確目的的,也是社交分發,公眾號、朋友圈面臨的規模效應臨界點它也有

陌陌是類似的模式,但陌陌受限於場景很難對微信/QQIM造成大的分流

2、用戶場景遷移

IM的核心是用戶在的場景,社交關係鏈會隨著用戶在場景中的時間增加而沉澱,當短視頻佔據用戶大量時間,也積累了用戶的社交關係鏈時,如果用戶發現在短視頻APP上找人更容易,會不會對微信/QQIM造成極大的分流。

3、企業IM

微信/QQIM是以個人為核心,群為輔:歷史悠久誕生於PC時代的QQ對群做了很多優化,足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數字化辦公需求,而微信在這方面幾乎沒有做任何優化,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的數字化辦公需求QQ也沒有及時跟進優化,這給了別人機會,釘釘應運而生!

IM的核心是場景,APP設計者需要做的是為用戶搭建一個好的場景,場景裡面的內容由用戶自己去創造,關係鏈會隨著用戶在場景上待的時間的增加而慢慢沉澱,後來者想入局並生存必須構建差異化場景。

微信的場景是生活,釘釘的場景是工作,生活的場景最大,工作的場景第二大,微信QQ與釘釘並不存在直接競爭關係,但因為之前大部分辦公人群的辦公需求是用QQ /微信來滿足,當有更好的選擇時會遷移,此時就構成強競爭關係。

QQ官方曾透露一個數據,QQ上有近四億辦公群體,只要有一半左右遷移到專業的辦公軟件,對騰訊就是一筆巨大的損失,也是一個極大的風險。

目前微信IM已經過渡到語音電話與視頻聊天,其餘產品無法從這方面入手攻擊,但往前推三年情況不一樣:2015年初,釘釘推出,以公司為核心,消息必達、免費電話。

這個時間,恰好是IM由文字、圖片、語音消息開始過渡到語音電話、視頻電話的節點,一度有比較大的反響,但2016年上半年免費電話被上面叫停,再過二年左右,多數人已經習慣用微信打電話與視頻聊天(這個世界總是這麼奇葩)。

但釘釘並非就沒機會,工作場景的搭建,釘釘是先發,因為切入的是騰訊內核IM,次年就反應過來推出企業微信,但目前釘釘的先發優勢仍然巨大。

騰訊有巨大的流量優勢,也有用戶的社交關係鏈,在產品功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即使後發憑藉流量優勢與社交關係鏈導入往往可以超過先發者,更何況騰訊往往還能在產品上做的更好,但前提是這個產品需要的能力與原先騰訊所擅長的是一樣的,而生活場景與工作場景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甚至完全相反:

生活場景要求用愉悅來消磨用戶時間與金錢,得適當利用與放大人性的負面,不太追求效率與透明;工作場景要求為用戶節省時間與創造價值,得強調規則與紀律,追求效率與透明,看起來會反人性,沒有自驅力的用戶使用起來沒那麼愉悅了。

這裡,騰訊那群懂人性善於利用人性的產品經理甚至可能成為阻礙!

儘管目前企業IM局勢並不明朗,有傳統的金蝶、分享銷客等,也有早已入局的釘釘(阿里)、企業微信與TIM(騰訊)等,還有新入局的大象(美團) 、Lark(今日頭條)、馬上辦(網易)等。

個人判斷,釘釘登頂的概率最大:

20123月,今日頭條成立,8月今日頭條第一個版本面世

2014年,今日頭條嶄露頭角,6月,今日頭條估值5億美元

2015年開始,各方入局——臨界點

2016年底,估值超120億美元

2017年中,估值到220億美元左右

2018年初,短視頻大爆發,估值已經到四五百億美元

20113月,快手推出                                 

201211月,轉型為短視頻社區

2015年,快手嶄露頭角

2016年開始,各方入局——臨界點

2017年上半年,快手估值30億美元左右

2018年上半年,估值已經到180億美元左右

2015年初才推出的釘釘短期會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今年初在APP榜單露出來,開始到它的臨界點,渡過之後就不可阻擋!

02.png

螢幕快照 2018-08-23 下午3.00.51.png

日活1052萬,月活1856萬,日活月活比57%,頭條、快手14/15年嶄露頭角並不是因為它們的月活用戶有多高,而是其用戶粘性高(日活月活比、時長、次數三個指標高),高粘性配合高增速,再給二年左右時間就是超級獨角獸,頭條、快手如此,釘釘也大概率如此。

▌備註:

1、品牌塑造:(1)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2)釘釘,是一個工作方式;(3)抖音,記錄美好生活(4)快手,記錄世界記錄你——微信與釘釘是競爭關係,微信與抖音、快手也是競爭關係。

2、陌陌所在的陌生人異性交友場景相比生活、工作場景要小很多,陌陌現在有更大的野心,想打造成泛娛樂場景,成功機會比較小就是。

3、釘釘的考勤世界第一,被笑稱考勤APP,然而,考勤正是移動辦公與PC辦公很不一樣的地方之一,移動考勤比PC考勤門檻更低,用戶體驗更好,這意味著更高的普及度——這與PC時代電商做本地化電商是作死,移動時代因為定位的出現做本地化順其自然一個道理。

4、釘釘的推廣是從上而下,在已經有微信/QQ的情況下,其餘公司的產品走從下而上的路推廣是死路(騰訊可以),這意味著你要與十億用戶的網絡效應對抗,從上而下,核心則是數千萬企業管理者,而且可以一個一個的去攻破,難度小很多,這裡的轉變與上文提到的支付寶與財付通在線下支付之爭的轉變同理。

5、日後釘釘有機會渡過它的臨界點,再詳細談。

4、智能音箱與語音交互系統崛起

PC互聯網之後是移動互聯網:

2017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開始負增長,今年趨勢更為明顯,受益於一機多用與單用戶上網時長增長,移動互聯網總時長仍在中速增長,但還屬於下半場的時間基本上也就是今明年,之後5G大規模普及,主角會移位(即使新硬件平台出現,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也會有大生存空間,只是格局穩定,增量不多,新玩家沒什麼機會,老玩家想繼續增長得另尋出路)

移動互聯網之後是什麼?萬物互聯網

萬物互聯網是個大概念,是未來二三十年的大趨勢,再細一點,有智能音箱、自動駕駛、ARVR等,個人判斷,智能音箱會比自動駕駛更快,AR會比VR更快!

亞馬遜的Echo201411月推出,隨後谷歌蘋果入局,三年半的時間,美國20%左右的家庭有智能音箱;國內從2017年阿里、小米入局算起,二三年左右也會有一波小高潮!

當智能音箱與其背後的語音交互系統有一定的普及度後,肯定會對原有的IM模式造成一定衝擊,不太可能是大家加個微信/QQ聊天,儘管騰訊是這樣想的,聽聽音箱也是這樣做的,但這樣想很多時候都是錯的,到底是對是錯,怎麼樣才是對,那已經不是移動互聯網的故事,現在討論為時過早,日後有機會再談

▌ 總結:

IM領域的一刀會不會出現,什麼時候出現,目前看不清楚,一旦出現,微信的IM、社交、資訊鐵三角會面臨更為嚴重的危機!

大部分騰訊與騰訊系的產品,都依賴騰訊的二大流量源微信與QQ導流才能在與競品競爭時有優勢QQ這個流量源在衰退,一旦微信這個更為重要的流量源出現根本性危機,這些產品與公司都會面臨極大的競爭壓力,上面說的三大機遇也難實現。

▌ 結尾:

移動互聯網信息層下半場,有三條價值千億美元以上的變革賽道,信息流(頭條)、短視頻(快手)、企業IM(釘釘),分別對應微信的資訊、社交、IM鐵三角,未來屬於它們!而頭條在短視頻領域的強勢崛起,讓其與騰訊的大戰來得早很多!

未來二三年內,移動互聯網信息層爭霸,主角是騰訊與頭條,配角是百度、網易、微博、阿里、快手、小米、陌陌(頭條已經證明有跨領域擴張能力,快手如在短視頻大戰中登頂然後也證明有此能力,前途不可限量;釘釘如渡過臨界點,配合大文娛,阿里地位會提升很多)。

騰訊VS今日頭條

騰訊的優勢:

1IM

2)流量品牌

今日頭條的優勢:

1智能分發對社交分發的降維打擊

2視頻媒介對圖文媒介的降維打擊

騰訊可以學習頭條的優勢,要時間,而給今日頭條時間,騰訊的流量品牌也未必有優勢,IM領域格局未必就不會變化(難很多)。是騰訊先完成社交智能網絡的進化還是今日頭條先完成智能社交網絡的進化,取決於雙方的效率!

一家優秀的公司至少需要具備三種能力:

1)把握趨勢

2)居安思危

3)絕地求生

歷史的騰訊,已經證明自己是一家優秀公司,現在的騰訊,又到了需要證明自己的時候!

資料來源:微信公众号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作者:逸修1

FB :台灣品牌跨境加速器

https://www.facebook.com/zikudata

封面.jpg


【跨境沙龍線下課程】#兩岸數據工具大解析

---------不能說的秘密,品牌成功之道#08/31場-------------
#解析數據驅動決策X內容營銷案例大解密X中國互聯網操作

活動地點: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臺北市南港區三重路19號之11 E棟1樓)
活動日期:2018/08/31 (五)14:00 ~ 17:00
等你來參加:https://pse.is/9BJDE

831.jpg

arrow
arrow

    品牌跨境加速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